動手醃起來!醃漬食物的封存美味

醃漬料理已經是我們餐桌文化的一環,舉凡泡菜、雪裡紅、梅乾菜等都是醃菜,醃漬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技術,不僅可以延長食物保存期限,更能鎖住食材本身的美味,以下介紹醃漬的由來與技巧。

醃漬:天然的食物保存法

在古代因為食物保存不易,加上乾旱、水災頻傳,蔬果可能因為時節而價格上漲,因此人們除了愛惜食物不浪費,更會預留一批食材醃漬,利用風乾、加入糖、鹽等方式醃漬,目的是阻止微生物滋長並延長保存期限。時至今日,醃菜已經成為餐桌料理的一部分,不僅擁有獨特的風味,利用不同食材和醃料做出的食物也常是美味佳餚。

醃漬的基本原理

多數生鮮食材經過5~7天後就會逐漸腐敗,主要是因為微生物滋長造成變質,要剔除此因素就須抽乾食物中的水分,方式包括利用大量的鹽、糖等,當這些醃料大量滲入食物內會提高滲透作用,使食物脫水,造成水活性下降,並干擾微生物活性與破壞DNA結構,藉此防止食物壞掉。

醃漬物高鹽、高糖、沒營養?

醃漬物常給人高鹽、高糖、低營養價值的形象,事實上卻不盡然,以短時間的醃菜來說,營養價值前後差異不大,而且會因為加入醃料帶出更多層次的風味,而若是長時間醃漬,雖然可能會氧化或分解食物原有營養,例如:維生素C減少,但部分穩定性高的營養素卻可保留下來,例如:膳食纖維,加上若醃漬時有發酵過程,也會產生乳酸菌等腸道好菌。

常見的醃漬法

醃漬的食物可區分為發酵與未發酵兩種,發酵型的食物如泡菜、豆腐乳,當中含有乳酸菌、酵母菌等,其添加的醃料也較少,因為發酵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有助於阻止微生物滋長;未發酵的食物如香腸,因為不需等待發酵過程,所以會加入大量醃料來抑制微生物生長。

另外,根據不同的醃料產出的食物風味也不同,可以先釐清自己想要做什麼口味的醃菜,再進一步選擇醃料,以下分別介紹常見醃漬法、對應醃料及食物舉例,而各類醃料也可依照適當比例混和,製作出不同變化。

醃漬技巧

在醃漬食物前的準備也很重要,其中清潔雙手、使用無菌容器才能確保醃菜能長時間保存,善用辛香料可以增添食物風味,冬季醃菜則較容易成功。

容器選擇與保存

醃漬食物最重要的就是存放,因此容器成了關鍵,建議選擇耐高溫的玻璃容器,並且確實消毒,常見消毒法包括水煮消毒法、洗碗機消毒法、消毒鍋消毒法、烤箱消毒法。

善用辛香料

進行醃漬時除了透過鹽、糖、醋等醃料進行醃製,也可加入胡椒、花椒、八角等香料增添滋味,常見辛香料可參考下表。

掌握適宜溫度

醃菜時相當仰賴恆溫與乳酸菌成長,乳酸菌生長的溫度是2~53℃,最佳溫度是30~40℃,但溫度越高就容易產生病菌,酸味也會較重,因此建議在冬季時醃菜,雖然時間較長,但味道較溫和不發酸,也比較容易成功。

醃漬食物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從過去為了保存食物,時至今日已變成古早味的手藝傳承與創意料理,它不僅可以提升食物風味,也能做為開胃菜食用,是料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醃漬料理食譜推薦

梅漬苦瓜《點此看完整步驟》

日式醃漬黃瓜《點此看完整步驟》

蜂蜜漬番茄《點此看完整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