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爱——中国人和世界杯的故事
oeeee.com
奥一看见了一切
{张路:1951年出生于北京,1976年入选北京足球队任守门员,1979年退役。1996年受聘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2000年任董事长。曾在央视、北京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担任足球转播顾问、节目主持人等,并在多种报刊撰写足球评论文章或开设专栏。出版过《张路侃球论球》,主编过《中国足球球迷手册》及《世界杯指南》等书。
世界杯开赛之际,张路作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特约主持人参与世界杯的直播及评述,六月的张路,无疑成为球迷心目中的“明星”。
自1991年CCTV-5频道直播“意甲联赛”以来,张路以深厚的足球理论造诣,用普通球迷易于接受的评述语言,使“意甲”这一小世界杯之称的足球联赛成为了真正的球迷“每周的节目”。
1999年,张路利用在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任总经理的便利,联系上美国纽约地铁人俱乐部主教练米卢并说服足协,使这位神奇教练如今成为了中国球迷心中的一尊“神”。}
统筹:本报记者蓝云杨同峰采写:奥一网廖年好
我不是意甲启蒙人
记者:可以说你是中国意甲的启蒙人,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意甲?
张路:1990年。不能说我是启蒙人,启蒙是有号召性的。我只是因为做节目,是第一批做意甲节目的而已。也没有说喜欢它就做它,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工作。
记者:最早看的世界杯是哪届?
张路:1973年看的电影,1978年看的录像,1982年看的实况转播。呵呵。
记者:有亲历过世界杯吗?
张路:2002年去过,韩国日本都去了。
记者:当时有最喜欢的球队,球星?
张路:我们没有偏好的。
记者:你小时候也没有吗?
张路:小时候的事情就不好说了,呵呵,不说了吧。
记者:如何调整看高水平比赛和低水平比赛的心态?比如意甲、中超……
张路:心态一样,意甲就以意甲的水平去看,中超就以中超的水平去看,没有什么矛盾的,对于我来说。
记者:你觉得皇马、曼联来中国的这种商业性比赛怎么样,有价值吗?
张路:哦……当然有价值啊!毕竟我们能够在国内看到世界顶级的球队本身就有收获,另外广大球迷愿意去看球星,愿意近距离地接近球星,就达到目的了。经营的商家也有收益,这都是收获。
记者:那不好的地方……
张路:不好的地方……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记者:我采访聂卫平的时候,他就说我们是自欺欺人……
张路:怎么说呢,关键就是说它是商业性比赛,商业比赛它注重市场性,它是以球迷愿不愿意看,商家赚钱不赚钱来衡量的。本身就是商业比赛,就是一个商业行为。不要认为,他们来了……大家都理解,他们来了肯定不会认真踢球,就是满足大家看看的愿望。
中国足球没有根基
记者:你觉得中国队强大过吗?什么时候?
张路:那要看在亚洲还是世界了,世界来说,当然没有强大过,要是在世界强大,小组早出线了。
记者:那2002年……
张路:那是在亚洲强大。现在也是在亚洲强大的。
记者:那能够进世界杯是不是有幸运成分?
张路:如果说幸运的话就太不了解中国队了。
记者:你心目中的中国足球发展之路是怎样的?
张路: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儿童的普及抓起,中国足球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深厚的根基,没有牢固的基础,永远上不去。只是急功近利地抓一些成年队的成绩,这种做法……中国足球不可能有根本改变。要想有根本改变,必须踏踏实实地从小学,从小孩开始抓,大面积地普及,从中发现人才,再把人才进行培养,有这么个层层筛选培训的过程,这样水平才能真正上去。要说道路就应该这样。
记者:那你觉得中国足协的执政方法怎么样……
张路:因为我接触的是职业足球,所以我觉得跟以前相比有很大进步,政策上有很多开明的做法。
没合适的人所以我推荐了米卢
记者:你当时为什么要把米卢介绍进来啊?
张路:为什么……我当时就看着国家队选帅,没有太合适的人,我觉得米卢比较合适就推荐了。
记者:之前跟米卢认识吗?
张路:不认识。但是我知道他,因为关于他的报道也很多。
记者:这届世界杯的工作计划怎么样?
张路:我还是在央视吧,是一个小组。
记者:还会不会跟黄健翔合作?
张路:他们到前方去,我们在后方。
记者:你会带着什么心态去看世界杯?
张路:我们搞专业的,每一届世界杯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从技术战术上去客观分析。
记者:你在电视上很喜欢笑啊,有点招牌式的……又比如激动时摇头晃脑啊,呵呵,这是不是习惯啊……
张路:招牌式的笑?有吗?没有吧!我平常什么样就什么样啊,你问我朋友,他们都知道的。
记者:很多人都很关心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张路:过得很好啊,除了俱乐部的工作,平常就评评球。
对于《球爱》系列往期人物和今日刊载的张路,你有问题想要问他们吗?请登录奥一网世界杯频道2006.oeeee.com跟帖留言,奥一网将把你的提问转交给张路等,并及时公布回答。
图:
去年12月,意大利驻华大使亲自向张路颁发了意大利“仁惠之星骑士勋章”。本报资料图片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