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是“PC = PC + 8”;
“PC = PC + 8”其实这样写容易让人蒙了。“PC = PC + 8”真正含义应该是:
执行处代码地址 = PC - 8;
也就是说,”PC指向的地址“领先“执行处代码地址”8个字节;
也就是说“PC = PC + 8”中的第二个PC,其实表示是“执行处代码地址”
然后,理解为啥是8?
首先,arm的地址宽度是4个字节,所以每执行一条指令,PC就会自加4.
而一条指令要完全被arm吸收,需要多个步骤,拿arm7举例它采用了3级流水线技术。
流水线,对于我们这种玩FPGA的再熟悉不过了,以3级流水线来说,就是把一件事情分成3个步骤,每个步骤同时处理,
前两个周期为潜伏期,无法出结果,之后结果会源源不断的输出。
想象一下,一条条指令,就像一个个等待加工的产品,奔跑在传送带上,而“FETCH”,“DECODE”,“EXECUTE”,就是3道加工工序。
1、在第一个周期,PC指向第一条程序指令,进行取值(FETCH),DECODE,和EXECUTE步骤“扑空”
2、在第二个周期,接着PC + 4,PC指向第二条程序指令进行取值(FETCH),DECODE处理了在一个周期,FETCH到的指令,EXECUTE再次扑空。
3、在第三个周期,依然PC + 4,PC指向第三条程序指令进行取值(FETCH),DECODE处理了在二个周期,FETCH到的指令,
EXECUTE这时,处理在一个周期FETCH到的指令,这个指令同时也就是在第二个周期DECODE的指令。
4、之后每个时钟周期,EXECUTE都能处理到经过两次加工的code,不过PC始终领先于它,也就是:执行处代码地址 = PC - 8;
而ARM9通过增加流水线级数,简化了流水线的各级逻辑,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采用5级流水线技术,但是同样是“PC = PC + 8”,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图:
我们发现EXECUTE仍然在第三个步骤,及符合:执行处代码地址 = PC - 8;只要理解这一点阅读代码也就够了。
——宋桓公
2015-05-11
ARM你必须知道的事儿——为啥“PC = PC + 8”?的更多相关文章
ARM获得PC指针为何PC=PC+8
http://blog.csdn.net/sddzycnqjn/article/details/7691534 R15(PC)总是指向“正在取指”的指令,而不是指向“正在执行”的指令或正在“译码”的指 ...
从MOV PC,PC;(或者ADDPC,PC,#4 )看ARM的三级流水线过程
3级流水线如上图所示(PC为程序计数器),流水线使用3个阶段,因此指令分3个阶段执行. ⑴ 取指从存储器装载一条指令 ⑵ 译码识别将要被执行的指令 ⑶ 执行处理指令并将结果写会寄存器 以前学过的51单 ...
ARM 开发板嵌入式linux系统与主机PC通过串口传输文件
本文转载自http://useless20.blog.163.com/blog/static/237409982010227127576/ 嵌入式linux系统与主机通过串口传输文件 我想如果要从PC ...
移动端转PC --> PC跳转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