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权为何在短短29年间被司马家族夺取?通过回顾曹丕的一些举措,我们便能找到原因。
当曹操去世的那一年,曹丕急切想要继承魏王的地位,急迫程度可见一斑。甚至在汉献帝的诏书尚未下达之前,他已经凭借母亲的同意,提前坐上了王位。这毕竟是他和曹植多年来激烈竞争的成果,曹丕怎么可能错过这个机会。上位后的曹丕立刻采取了严厉手段,毫不犹豫地将曹植身边的两位重要辅佐大臣——丁仪和丁庳兄弟除去,生怕留下任何威胁给自己的弟弟。得知此事后,曹彰立刻带兵回长安,找到贾逵,询问父亲的印绶和兵符的下落。尽管曹丕明面上没有做出直接回应,但一个月后,曹彰竟然暴毙在洛阳的家中,年仅35岁。
曹彰去世时年纪轻轻,而曹家子孙的短命似乎成了一个诅咒。曹丕也未能逃脱,死时年仅39岁,曹植去世时也刚满40岁,曹冲更是在13岁时因病早逝。曹家的这些孩子似乎并不长命,除了可能的遗传病原因外,父亲曹操留下的疑虑与紧张气氛显然也影响深远。因此,曹丕兄弟的接连离世导致了曹魏政权没有强有力的宗室力量来辅佐国家,地方上的权力逐渐转向了文官和宿将的手中。
曹丕的所作所为不仅坑害了自己的兄弟,还深深影响了继承人的未来。最初,曹丕并不打算让曹叡继承王位,而是倾向于曹礼,因此长时间没有立太子之事。直到郭皇后未能为他生下子嗣,曹叡才被过继为郭皇后的儿子,并开始得到一些文学官和老师的辅导。直到临终前,曹丕才意识到曹叡的继承问题,并立他为太子。由于曹叡一直未被立为太子,他的班底几乎空白,辅佐他的人也因曹叡的长期不上位而缺乏政治培养。曹叡即位后,没有可靠的亲信,最终只能继续依赖父亲曹丕留下的旧臣,而司马家族和曹真一系就在这种局势下,悄然积累着政治资本,逐步接触到了权力的核心。
展开全文
曹丕做的事情本就足够令人失望,没想到曹叡的做法更加让人心惊。曹叡临终前并未确定继承人,直到最后一刻才选定了年仅八岁的曹芳为继承人。为了辅佐曹芳,曹叡选了曹爽和司马懿这两位政治大佬。实际上,二人早在明帝时期便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并渐渐接触到权力核心。曹芳从即位开始,便成为了曹爽和司马懿的傀儡,几乎可以说,曹叡亲手将政权送进了司马家族的怀抱。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在位时,司马懿不过是一个丞相主簿,权力极其有限。然而,曹丕上位后,司马懿的仕途却飞速上升。仅仅三年时间,他便从一名普通的机要秘书跃升为全国的副宰相。曹丕去世后,曹叡为制衡曹真和曹休等宗族武将的权力,决定有意提拔司马懿,甚至多次让他领兵作战,从而大大增强了司马懿在军中的威望。
虽然当时曹真和曹休的威望确实高于司马懿,但不幸的是,曹家没有一个人能活得长久。曹真去世后,司马懿顺利接任了大将军一职,并成为了曹魏历史上第一个由外姓人担任此职的将领。非宗族的人担任大将军,使得司马懿的威望空前高涨。随着曹丕、曹叡、曹真和曹休等人的接连去世,即使诸葛亮在战场上曾一度击败司马懿,也几乎不可能阻止他最终的崛起。其实,若司马懿只是踏实地做一辈子文职,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篡位之事。因此,曹魏政权的短命与曹丕的种种失误密切相关,他在某种程度上无形中为政权的崩塌埋下了伏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